發新話題
打印

FW: 慳錢無阻子女成才

FW: 慳錢無阻子女成才

慳錢無阻子女成才
(明報)12月16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金融海嘯擊全球,爸媽面對投資失利、減薪、裁員等危機,無可奈何要為家庭貨開支「減磅」。經濟好時,為了培育孩子,爸媽都不惜「巨額投資」,月花數千元讓孩子參加各類興趣班;現在要縮減開支,是否要把興趣班取消?有社工向家長教路,只要重整「投資組合」,金錢運用得宜,一樣可以培育出全面的好孩子。

不欲慳在子女身上

為了照顧女兒而於去年辭去全職工作的李太,每月約花2000元讓4歲的女兒欣彤上不同的興趣班,包括溜冰班、芭蕾舞班、繪畫班、訓練自信心的自我增值班及由幼稚園舉辦的快樂小蜜蜂(幼兒小童軍)等。她說﹕「金融海嘯對家庭經濟影響不算大,但花錢會較以前審慎。我以前要上班而無暇四處格價購物,現在會先看哪裏較便宜,也會減少出外食飯,慳得就慳。不過,買給女兒的就盡量不會慳,例如行街買衫,都會先買給她。」

李太跟大部分的爸媽一樣,無論怎樣「死慳死抵」,都不願慳在子女身上,可是,每月花數千元在子女的興趣班上,相信對一般父母來說,仍是頗感吃力。她向各位家長教路,坊間一些非牟利機構所舉辦的興趣班或課外活動,價錢非常相宜,適合一家大小。她說﹕「早前參加循道衛理中心參觀紅磚屋及天水圍    綠田園的活動,成人100元、小童70元,包一餐盆菜,一家人已可玩足全日,十分抵玩。」

在女兒未上幼稚園時,李太亦有帶欣彤參加該中心的幼兒playgroup,4節課程大約只需300多元,較私人機構舉辦的課程便宜。她補充說﹕「其實我沒有特別比較兩者的價錢,都是朋友介紹我參加的。金錢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元素,最重要是女兒在過程中學習到新事物,同時,上課地點就近居所都很重要,因為帶她四處上課很辛苦,又浪費車錢。」

循道衛理中心愛秩序灣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服務主任兼註冊社工吳志鋒認為,家長應按孩子的個別發展需要而參加適合的興趣班,否則即使大灑金錢來培育子女,也會因課程根本不適合而浪費金錢。他說﹕「很多爸媽都很功利,希望子女在短時間內有成果。如家長要求子女參加數堂的籃球班後,便學會純熟的技巧,這是不可能的,給予孩子太大壓力只會適得其反,學習動機也會下降。」

金錢要花得「值」

他建議「投資」在子女身上的組合要平均,學術、興趣和個人發展類別的課程都應該平衡,若經濟上未能負擔太多,除了可參加非牟利機構開辦、收費較相宜的課程外,亦可按情減少學術上的課外班。他認為學校每天都會教孩子學術上的新知識,反而很多家長忽略了孩子的自我訓練,如AQ(抗逆能力)、EQ(情緒智商)、專注力和自信心等。「孩子自我能力提升,有助他們學習新事物,他們學得快、吸收多,爸媽的金錢才算花得有價值。」他說。

不會「將貨就價」

除了循道衛理中心外,保良局、協康會、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及明愛等,均有提供各類幼兒及兒童發展課程,課程多樣化。有家長或許會問,為何非牟利機構所舉辦的課程或活動,會較私人機構的便宜?是否會「將貨就價」而令課程質素欠佳?吳志鋒說﹕「私人機構一般以賺錢為主,課程收費可能包括聘請導師、場租、廣告等,而非牟利機構一般都會得到政府、區議會    ,甚至教會的資助,課程收費不為賺錢,大部分均用來聘請專業和合資格的導師,因此理應不存在質素欠佳的問題。」

「另一方面,坊間個別學習中心會集中訓練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如音樂、語言等,而非牟利機構,以循道衛理中心為例,則較注重孩子的個人成長。由於性質與方針不同,難以比較何者較佳。」他特別提醒家長不應該有「窮人才會到社區中心,有錢人則到私人機構」的錯誤觀念,相反,讓小孩子有機會去接觸不同層面的人,除可擴闊視野,更能訓練他們跟別人共融相處,裨益莫大。



編輯:周妙宜

In Hong Kong, more $ represents better education.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