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冬節風俗

冬節風俗

中國漢朝以後,冬節大致成型,其節慶之習俗風尚有: 祭神
為酬謝神靈一年來的保祐和祈求來年的豐順,古時人們還會於冬至日祭神。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冬節祭祀的神靈也不盡相同。《禮記》記載冬至日祭祀的對象為北方神、行神和水神,體現了冬與北、與水相配合的陰陽五行架構。漢朝以後,冬節則主要祭祀泰一神,一作太乙神,它是以北方神為中心,集合了五帝、四靈(四方天神)的一種祭祀框架。漢朝祭祀泰一神,實際上是融合了上古時代的諸種神祀。漢朝以後,各地冬節拜神的物件則各隨欲之所好,如灶神、岳神、閻王、城隍等皆為拜祭的神祇。

祭祖
這一天家人團聚,備辦佳餚,祭祀先祖,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冬節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宗祠堂"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節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敬老
敬老習俗,源於漢朝方士傳說的黃帝於冬至日得道成仙的故事。漢朝以後的冬節,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敬老節或老人節。敬老的方式之一是吃"長壽麵"(又稱冬至面),雖然大家都吃,但祝願的對象主要是老人,希望長輩長壽。在北方有的地區,媳婦在冬節這天,還要送公、婆各一雙新鞋、襪,稱之為"履長至"。

祓禳辟邪
此項習俗,有煮赤豆粥以禳疫;也有將鹽藏在荷包和囊袋裏,以備在冬天儲藏物品時防蠱;另一說是醃菜防蠱。現今很多祓禳辟邪的儀式和活動在中國已經基本失傳了,反而見於日本的節俗。

數九與畫九
古時農民因冬天農閒,許多戶外活動受到限制,乃根據生活經驗,衍生出"數九"和"畫九"的習俗。
由於從冬至這天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 八十一天,天氣多回暖,這由寒轉暖的八十一天稱為"九裏天"。數九的第一天稱為"入九",最後的一天則稱為"出九"。因為 81 天的氣候的變化很不同,"一九"、"二九"和"九九"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民間就編了記敘數九期間寒暖變化規律的"
九九歌",指引每個"九" 氣候的差異和大體上應該做些什麼事。
除了數九,古代民間還流行"畫九"。畫九就是用有趣的圖案或文字來記錄"九九"的進程和天氣變化的方法。古時每到冬天,街上就有"九九消寒圖"售賣,有的畫上 81 朵素梅,把畫掛在牆上,每天用紅筆塗一枝,塗完便是冬盡春來了;也有文字的消寒圖,圖上寫上詞句如"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個字是九畫,九個字合起來正好八十一畫,每天描一畫,九個字都描完,春天就到了。這些都是古人以經驗預測氣候的方法。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