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農業耕作

農業耕作

農業耕作是古代中國立國之本,農業可說是古時人們營生的命脈,就好比當今的城市生活:倘若停止了經濟運作,整個社會就會馬上癱瘓。春節冬節,恰是一年中頭尾兩個由農耕作息衍生的重要節日。 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立春是很值得慶賀的。春節又稱"過年","年"原是"稔"的初義,是五穀豐稔的意思,因禾穀多一年一熟,"年"乃逐漸由農業生產週期的名稱引申成為節日的名稱。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春節既是年終慶賀豐收的日子,更是新的一年農業生活開始的大好時光。古代一般臘月(即農曆十二月)過半就充滿了準備過新年的氣息了,真可謂異彩紛陳: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神",直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都是民間喜氣洋洋的快樂時光。
至於冬節,就是冬至,也叫"長至"、"短至"和"至日"等,"至"是到達極點的意思,(與古代社會"夏至"並稱為"二至")。古代社會極為重視"冬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漢代以後又有"冬節"之稱。這一天,家人團聚,置辦佳肴,祭祀祖先,慶賀往來,一如過年的大節。進入現代社會以後, "冬節"的重要性似乎日趨淡化,不過在當今的中國農村,由於冬至是氣候轉換的起點,農民一到"冬節"就開始備耕,所以許多傳統的冬節習俗,在不同程度上還得到傳承,如吃"冬節酒"、"冬至糰"或"冬至餃子"。至於城市市民抓緊"冬節"的進補,選購各種營養滋補品,則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