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2008年度票房榜 美國大片前20位 之 中港台譯名比較

2008年度票房榜 美國大片前20位 之 中港台譯名比較

(本文作者曾於中國大陸從事筆譯工作多年,現居澳洲,乃政府認証之專業翻譯人士)
幾乎每一部西片,都有三個中譯名。原因是中港台三地各自為政,各自根據本地的中文使用習慣來翻譯。而對於其它地方的中譯名,一般都嗤之以鼻,互相嘲諷。
中港台互相嘲諷對方的西片譯名
早幾年前,中國大陸很多網民都傳閱一些取笑香港的西片譯名的文章,比如凡是阿諾﹒蘇瓦辛格(港譯:阿諾舒華辛力加)的電影都有“魔鬼”兩字,其實那是台灣的譯名。如Terminator,終結者,港譯是《未來戰士》、台譯的才是《魔鬼終極者》。其實,盡管港譯常有搞笑之出,但精彩的譯名大都來自香港,如《風月俏佳人》(大陸譯:漂亮女人,台譯:麻雀變鳳凰)、《人鬼情未了》(大陸譯:幽靈,台譯:第六感生死戀)
而大陸網民多數不知道,港台網民也在互相取笑對方及其一起來取笑大陸的英文譯名。如The Day After Tomorrow,港台譯:明日之後,大陸譯:後天。大陸譯名通常是不動腦筋,按字面直接胡來的,根本沒有去看電影。這部災難片說的是未來(tomorrow)發生了毀滅性的災難,災難之後怎樣怎樣。所以,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深層含義不是字面的後天的意思,而是“明日有災難之後的日子”。關於這些,比較風行的帖子是“大陸西片名勁啜核”、“電影名稱台灣翻譯VS香港翻譯”。
三地譯文的特色
其實,以在下愚見,各地譯者的翻譯,是根據本地對漢字詞匯的運用習慣的,譯名是給本地觀眾看的。本地觀眾肯定覺得沒有問題,甚至不泛有精彩的譯名。而到了海峽彼岸,習慣不同,就覺得怪異了。互相開個玩笑可以理解,互相嘲諷挖苦甚至人身攻擊,這實在是氣度狹隘之故。
我認為中港台三地的電影片名翻譯,跟其英文翻譯一樣,有其文化氛圍的影響。總結來說,有如下特點:
港譯:香港翻譯界是英文好,中文差。香港百年英國殖民地,對英語世界甚為了解,中譯英經常是不錯的。英譯中的中文就經常不那麼通順了。而電影譯名過度商業化,中文用字太廣東味,常為大陸台灣中文人士笑話。但因言論自由、思維無束,常有神來之筆。港譯通常是意譯,重新創造。
台譯:台灣的譯名一時拘泥於原文,一時受商業影響翻譯胡來,一時也受台灣閩南風俗影響(如麻雀變鳳凰)。本人對台灣了解不多,不應多言,就此打住。
大陸譯:大陸譯名跟大陸翻譯界一樣,水平參差不齊。而且能公映電影遠不如港台那麼多,主要都是一些媒體在新聞中報道。而媒體各自使用自己的譯名,更加是大混亂。大陸譯者,大多沒有港台人那麼能夠方便出國,了解外界。因此有時是閉門造車,根據字面直譯。而西片進入大陸也比港台慢,所以其實很多譯名都是抄襲港台的。
2008年大片譯名比較
我們看一看2008年年度票房榜前20部電影中文譯名,就可觀一豹了。各地翻譯譯名,都來自當地一些電影網站或電影院訂票網站,而大陸並非很多電影都可以上映,譯名來自主要門戶網站,簡單點評一下:
1、The Dark Knight
香港譯:蝙蝠- 黑夜之神
台灣譯:黑暗士
大陸譯: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似乎抄自台譯)
譯文各有特色,台譯看來更為精確。
2、Iron Man
香港譯:鐵甲奇俠
台灣譯:鋼鐵人
大陸譯:鋼鐵俠
台灣不喜歡用俠字,spiderman翻譯為蜘蛛人而不是蜘蛛俠。香港的“鐵甲”、“奇俠”都是片名常用字,太平庸了。大陸譯名聽起來有點怪怪的。最後個人還是喜歡港譯,雖然沒水準,還是順耳點。(因為本人是廣東人,純屬個人意見)
3、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香港譯:奪寶奇兵4 水晶骷髏頭王國
台灣譯: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大陸譯:(跟香港或台灣)
香港歷來將Indian Jones系列翻譯為 奪寶奇兵,本人認為遠比直譯人名精彩。港譯“骷髏頭”比台譯多一個“頭”字,意思更精確。(骷髏是全副骨頭的意思呀。)
4、Hancock
香港譯:街頭超人
台灣譯:全民超人
大陸譯:全民超人漢考克(看來又是抄台灣的)
我以為香港會翻譯為“爛佬超人”或“超人蠱惑仔”之類的,哈哈,開玩笑。港譯不錯,符合劇情!台譯又用陳詞濫調“全民”二字,全名公敵、全民情聖,Will Smith什麼都是全名的,夠資格入黨了。
5、WALL-E
香港譯:太空奇兵- 威E
台灣譯:瓦力
大陸譯:機器人總動員
港譯真是香港特色,半中半英地音譯Wall-E這個機器人的名稱。台譯是國語音譯,也是不好。大陸譯更加差勁,居然還用“總動員”這些陳詞濫調。總之三個都不好。以在下愚見,不如翻譯為《機器人之戀》,符合劇情且頗有吸引力。
6、Kung Fu Panda
香港譯:功夫熊貓
台灣譯:功夫熊貓
大陸譯:功夫熊貓
三地一至,如果其他事情都是這樣,兩岸可以統一了。
7、Twilight
香港譯:吸血新世紀
台灣譯:暮光之城- 無懼的愛
大陸譯:暮色
台譯不錯,挺有意境,後邊四字可以省略。港譯又一次的套用陳詞濫調,死去吧。大陸譯不文不火,還好。  
8、Madagascar: Escape 2 Africa
香港譯:荒失失奇兵2
台灣譯:馬達加斯加2:遠離非洲
大陸譯: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
港譯再次香港粵語特色,本來意譯不錯,在香港用粵語詞也沒有問題,但是“奇兵”兩字煩死人也。台譯和大陸譯相似,都是直譯,大陸譯更準確。
9、Quantum of Solace
香港譯: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
台灣譯:詹姆士龐德.量子危機
大陸譯:007之微量情愫 或 007大破量子危機
都不知道誰好誰不好,總之英文名本身就不知所雲,有人解釋是“量子那麼大的安慰”,看到中文譯名真不好搞。反正007是劇情相似、內容空虛、充滿色情暴力的系列電影,怎麼譯怎麼好了。
10、Dr. Seuss' Horton Hears a Who!
香港譯:大象亞鈍救細界
台灣譯:荷頓奇遇記
大陸譯:霍頓和無名氏
香港再次譯名本地化,用本地化的人名來翻譯Horton,意思也點題,挺喜歡,可惜該譯名出了粵語地區別人就不能接受了。台譯勉強可以,大陸譯不知所謂!

TOP

11、Sex and the City
香港譯:色慾都市
台灣譯:慾望城市
大陸譯:欲望都市
本人認為港譯精彩,雖一字之差,色字點題啊。

12、Mamma Mia!
香港譯:媽媽咪呀
台灣譯:媽媽咪呀
大陸譯:媽媽咪呀
哇,兩岸統一就走了一大步了!,媽媽咪呀!

13、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Prince Caspian
香港譯: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
台灣譯:納尼亞傳奇:賈思潘王子
大陸譯:納尼亞傳奇2:凱斯賓王子
港譯就是不喜歡直譯,最喜歡意譯,這種精神值得國語地區的兩岸學習!人名翻譯根據當地發音無可厚非,所以這次港譯贏!

14、The Incredible Hulk
香港譯:新變形俠醫
台灣譯:無敵浩克
大陸譯:無敵浩克(恐怕又是抄台譯的)
港譯繼續意譯,可惜這次又用陳詞了,還加個“新”字,離譜!台譯弄了個“無敵”來嚇人,大陸不動腦筋抄台譯,為什麼Mr. Incredibles翻譯為《不可思議先生》,這次不弄一個《不可思議浩克超人》呢,當然,這個譯名也不大好。上次Hulk翻譯為《綠色巨人》挺好,這次卻不用巨人兩字,想不通。

15、Wanted
香港譯:殺神特工
台灣譯:刺客聯盟
大陸譯:追輯令
港譯造新詞“殺神”,亂來!用陳詞“特工”,煩人!台譯意譯,還算不錯。大陸譯是直譯也是意譯,更勝一籌。



16、Marley and Me
大陸譯:馬利與我
香港譯:馬利與我
台灣譯:馬利與我
……沉默數秒,然後大喊一聲:兩岸統一有望啊!  

17、Get Smart
香港譯:特務S嘜
台灣譯:特務行不行
大陸譯:糊塗偵探
Get smart直譯就不是“精明點”嗎。港譯港味十足,S嘜是Smart的港式發音,同時跟廣東話“殊嘜”(笨蛋)發音相似,是不錯的,可惜又一次出不了粵語地區。台譯真搞笑,這樣的譯名,你說行不行?大陸這次來意譯了,有進步啊。

18、Four Christmases
香港譯:我們的大鑊假期
台灣譯:真愛囧冤家
大陸譯:四個聖誕節
港譯再次粵語特色,反正在香港用,由你笑到夠!台譯怎麼連這個字都用上了?大陸又一次不認真思考了。

19、Bolt
香港譯:超級零零狗
台灣譯:雷霆戰狗
大陸譯:閃電狗
港譯又來了,零零狗的粵語發音等於009,是好玩,但為什麼加上“超級”兩字?台譯用上跟bolt相關的雷字了,但是以前有一部電影叫《雷霆戰警》,用這個名字分明想騙人購票進場!大陸這次很好,這種譯名傳神,而且用字還算不是陳詞。

20、Tropic Thunder
香港譯:雷霆喪星
台灣譯:開麥拉驚魂
大陸譯:熱帶驚雷
為什麼港台這麼喜歡雷霆二字?港譯再次僕街,濫用陳詞!台譯更離譜,camera都來了,大陸譯名雖然中規中距,一個“驚”字點了題。



最後,大家可以結案陳詞了:估計明年上映的票房大片,肯定都是叫……總動員、……特工、……超人、……奇兵,還有雷霆……、超級……、終極……。還有這些字眼:新、驚、俠。如果是僵屍片,必定“吸血”,如果片中有機器人,片名必定有“機器人”。

TOP

說起外語電影的中文譯名別有一番感觸
不管是兩岸三地文化背景大大不同
翻譯出來的片名各有精景之作亦同樣有笑話連篇
我覺得最好是能讓全世界(不單只是兩岸三地)的華人都能看得明白才是佳作
我同意樓主在最初評論三地的翻譯方法各有其特色
我是香港人對香港的譯法當然瞭解其意思但不表認同
舉例As Good As It Gets 港譯“貓屎先生”是下下之作
不管作何解釋說是主角名的音譯諧音也不能原諒其把這字眼登上大雅之堂
不管是台譯的[愛在心頭口難開]更勝一籌
或是大陸譯法[盡善盡美]簡直是絕佳之作
數十年前的香港的中文譯名真的是可以讓全球華人都表認同
因爲當時的翻譯人員不論中英文的文化水平非常之高
而且是先看完部電影才作適合的翻譯
先瞭解劇情(不是只看片名)才給這部電影一個極其貼切及文雅的中文譯名
舉例: D DAY SIXTH OF JUNE(六月六日斷腸時)以前的翻譯看片名已知是文藝愛情悲劇,看英文片名只會以爲是戰爭片
另外一部Born on 4th July不論港譯[生於7月4日]或台譯[7月4日誕生]或大陸[生逢7月4日]只能說是對題直譯,爲什麽不能如上片的想個文藝一點譯名呢?
現在的香港翻譯中文譯名人員沒有以前的文化水平高是事實
再也看不到如[一樹梨花壓海棠](Lolita)的絕妙譯法
現在看到的可能是[羅莉妲]或是其他不堪入目的譯名
我雖然是廣東人我可不認同廣東口語的譯法
例如: What Happens in Vegas(一夜賭城戀大&#21655, Knocked Up(弊傢夥,搞大&#21655
這個譯名港外人士不只看不懂,簡直難登大雅之堂
臺灣或大陸(甚至是老翻)的譯名[頭彩冤家][情迷拉斯維加斯][ 賭城無記事]
[一夜大肚]雖然不及[好孕臨門]譯得好但絕對比港譯的更好
只能再說一次香港的譯名比起以前是差了很多
字數及時間關係下回再續談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