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看不見的魔鬼--二戰中的德國狙擊手

看不見的魔鬼--二戰中的德國狙擊手

看不見的魔鬼--二戰中的德國狙擊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狙擊手曾橫行歐洲戰場,對協約國軍隊構成巨大的威脅。協約國士兵對那些幽靈般出沒於戰壕中的德國狙擊手驚恐萬分,將他們稱為“看不見的魔鬼”。然而,一戰結束後各國幾乎都忽略了狙擊手的作用,籠罩在“巴黎條約”陰影下的德國就更不用說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快速閃擊的德軍根本就不認為有使用狙擊手的必要。後來,活躍在東線的紅軍狙擊手用致命的子彈讓德國人重新意識到狙擊的重要性。由於一戰中有實戰經驗的狙擊手已基本廢了“武功”,能擔負狙擊任務的軍人寥寥無幾,德軍只得匆匆大量設立狙擊手學校以應付戰事。   
守林員和獵場看守員是德軍狙擊手的最佳來源。此外,由於戰爭爆發前希特勒青年團以增加了對成員的軍事訓練,因此狙擊手學校大量招收希特勒青年團成員和那些經驗豐富而且射擊技術出色的士兵,如果有兩年戰鬥經歷也可以接受全面系統的狙擊訓練。党衛軍頭子希姆萊對狙擊也很感興趣,很早之前就在党衛軍中設立了狙擊訓練項目。  在狙擊手學校擔任教學任務的不泛參加過實戰的好手。其中,在圖普塞塔爾艾普狙擊手學校(德軍最主要的狙擊手訓練基地)任教的澤普*阿倫貝格爾,自1942年12月到戰爭結束,共射殺257人(據正式記錄),在德國國防軍記錄中排名第二。   
狙擊手學校的主要課程包括射擊,潛伏,偽裝,目標判讀,野外生存等,對狂熱的年輕學員們來說,擊中600米甚至1000米外的目標並不難,最難的是要在掩蔽處連續潛伏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通常,一名狙擊手要在黎明時分便進入戰位,並一直堅守在這裏,直到日落才能休息,有時,他們會連續2-3天得不到任何補給。教官告訴這些毛頭小子,他們必須學會在殘酷的戰場條件下生存,並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狙擊手學校傳授的東西很多,但對未來的狙擊手們來說,最關鍵的無外乎以下幾點:必須精力充沛地投入戰鬥:靜下心來選擇目標,不要盲目射擊,快速射擊往往起不到作用:對一名狙擊手來說,敵人的狙擊手是最大威脅:射擊後立刻轉移陣地,否則會暴露自己:多利用戰壕進行掩蔽:多練習如何測定距離:成為一名偽裝和利用地形的專家:無論在前線還是後方,都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射擊技術:時刻緊握你的狙擊步槍:10倍的偽裝+1倍的射擊技術=活著離開戰場。   
1944年德軍拍攝了關於狙擊戰的軍教片〈隱形武器〉,在軍內廣泛播映。  
二戰中擁有最高狙擊記錄(射殺345人)的德軍王牌狙擊手,來自山地部隊的馬蒂亞斯*海岑諾爾認為,狙擊手只能執行特定的狙擊任務,不能像步兵一樣戰鬥。德軍二號狙擊手澤普*阿倫貝格爾則認為,冷靜,自信和勇氣是一名優秀狙擊手的必備素質:狙擊手要想準確測量並修正槍支的彈道,掌握最恰當的射擊時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積累經驗。   
經過系統培訓的冷酷殺手們很快就派上前線,配備在連,營或是更高一級編制的狙擊小組中。他們通常不單獨活動,而是以兩人為一個狙擊小組(一人為射手,一人為觀測員)執行作戰任務。如果有必要,他們也可以單獨作戰或者組成多人狙擊小組。除專業狙擊手外,德軍連,排級編制中的某些士兵也配發了狙擊步槍,可以準確無誤擊中400米外的目標。然而,由於這些士兵沒有接受過全面系統的狙擊訓練,且要隨部隊執行普通的戰鬥任務,所以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很有限。   
德軍狙擊手的基本任務是消滅敵軍重武器觀察員,指揮官,反坦克手,機槍手等價值較大的目標。與普通步兵相比,狙擊手擁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在連陣地範圍內隨意獵殺每一個目標。戰鬥中,軍官往往是最具價值的目標。當一方發起攻勢時,若指揮官被擊中,防禦方的壓力將大大減緩。   
澤普*阿倫貝格爾認為,在戰場上確認盟軍指揮官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的裝備,銜級標誌都與士兵不同。當無法從服裝和裝備上區分盟軍指揮官兵時,可以從士兵是否向某人敬禮進行識別。而據一名被俘的德軍狙擊手供述,他判別盟軍軍官的方法非常簡單:向留有小鬍子的軍人開火。經驗告訴德國人,雖然盟軍吸取教訓,去掉了軍官和高級士官作戰服及頭盔上任何表明身份的軍銜標識,並像普通士兵一樣使用步槍,但他們唇上修剪整齊的小鬍子卻明白無誤地告訴狙擊手:嗨,向我開槍吧!   
起初,唯一能和德軍狙擊手實施對抗的是蘇軍狙擊手。不過,由於蘇軍的作戰模式落後,僅重視600米以內的中,近距離直接支援小單位作戰的狙擊戰術,再加上使用的瞄準具只有4倍,因此無法有效殲滅遠距離的重要目標。相反,德軍狙擊手比較擅長射殺600米以上的遠距離目標。   
通常,一名德軍狙擊手可在400米內準確擊中目標頭部,在600米處擊中目標胸部。雖然射殺一個站立在1100米外的士兵難度極大,但有些德國狙擊手也沒有放棄這種嘗試。他們只是想讓敵人知道,即使站在這個距離上也不安全。多數情況下,如果目標相距甚遠,狙擊手們會像在家鄉獵鹿一樣,靜靜地等待獵物進入有效射程之內再開槍。這樣更容易命中並確認戰績。   
活躍在前線的德軍狙擊手給盟軍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不過,衡量一個狙擊手是否成功的標準並不是他射殺了多少人,而是其行為究竟對敵軍的行動造成了多大影響。如果指揮進攻的軍官陣亡,部隊的行動必定會停滯不前。據馬蒂亞斯*海岑諾爾回憶,美軍有一天連續8次發起攻勢,指揮官都被他一一射殺,結果美軍當天再也沒敢發起進攻。   
讓德國狙擊手鬱悶的是,根據規定,只有在防禦時射殺的敵人才能列入狙擊記錄,在其他情況下取得的戰績不能算數。自然,盟軍如果一天內發起好幾次攻勢,潛伏在防禦陣地上的德軍狙擊手就能獲得相當高的射殺記錄。進行陣地防禦戰時,狙擊手所屬部隊會有一名軍官或2名士兵觀察結果,以確認狙擊記錄。狙擊手們每天都要彙報觀測結果,彈藥使用及射殺記錄等情況。  
德軍狙擊手的制式武器是配備光學瞄準鏡的7.92毫米口徑毛瑟Kar 98k狙擊步槍。需要解釋的是,Kar 98K全稱為Karabiner 98 Kurz,意為98式短卡賓步槍。毛瑟Kar 98K是德軍二戰中的主力步槍,採用內藏式彈倉,一次可裝填5發7.92毫米毛瑟步槍彈。作為短卡賓型98步槍,毛瑟Kar 98K比標準型的98式短6英寸。   
作為狙擊槍使用的毛瑟Kar 98K配備有捷克生產的4倍瞄準鏡和6倍瞄準鏡。對有經驗的狙擊手來說,使用配有4倍瞄準鏡的毛瑟Kar 98K狙擊槍可射殺400處的目標,若選擇6倍瞄準鏡則可射殺1000米處的目標。  
戰爭期間,共有129468只毛瑟Kar 98K狙擊槍裝備部隊。該槍因射程遠,精度高而頗受德軍狙擊手歡迎。不過,毛瑟Kar 98K也有個大缺點,那就是必須在開火後拉動槍機完成拋殼,上膛動作。而在四周一片寂靜的時候,拉槍機時的“喀啦”聲經常使德軍狙擊手暴露目標,成為蘇軍的靶子。   
由於戰事緊張,1944年之後生產的毛瑟步槍都成了“縮水版”,品質每況愈下。例如,槍托底部改為罩杯式衝壓元件,前護箍由切削件改為點焊,彈倉底部及護弓也改成了鋼制衝壓件。而在第三帝國垮臺前夕生產的一些Kar 98K步槍甚至連刺刀坐都省略了。  
除堪稱經典的毛瑟Kar 98K狙擊槍外,德軍狙擊手還廣泛使用了主要配發狙擊手使用的7.92毫米口徑G43半自動狙擊步槍。同普通型G43相比,G43狙擊型在複進機匣外增加了瞄準鏡固定槽,可裝上帶固定坐的制式瞄準鏡。  
在使用G43參加戰鬥的德軍狙擊手中,一些人認為這種槍不好,因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400米,精度也不高,並且太重了。有的狙擊手則認為G43不錯,因為它性能可靠,射擊時的感覺和毛瑟Kar 98K差不多。最主要的是,採用10發彈匣的G43半自動步槍射擊速度比手動的毛瑟Kar 98K快多了,適合在敵人進攻時進行狙擊。有些德國狙擊手在盟軍後方活動時,則為G43裝上曳光彈,從遠處連續射擊盟軍的油料車,直到目標成為一團火焰。  
儘管德國人對G43褒貶不一,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使用8毫米毛瑟步槍彈的G43威力太大了!雖然我們不清楚其威力到底有多大,但戰後至今美國聯邦法律仍禁止生產或進口G43步槍足以說明問題。有意思的是,G43步槍的槍栓位於槍機左側,似乎是為左撇子射手而設計的。  
除毛瑟步槍等德制武器外,德軍狙擊手也曾使用過蘇制狙擊槍。蘇德戰爭爆發後,為了彌補狙擊步槍的不足,德軍也裝備了部分繳獲的蘇制莫辛-納甘M1891/30狙擊步槍。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以1931年投產的7.62毫米M1891/30型莫辛-納甘步槍為基型槍,將槍栓加長並改成了弧形,以便在槍的左側安裝瞄準具坐。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人將基型槍的6棱形機匣改成了圓形,使延長的瞄具坐更加結實。  
由於莫辛-納甘狙擊槍採用7.62×54毫米步槍彈,因此比毛瑟Kar 98k更具殺傷力。為了便於遠距離狙擊,德國人用6倍瞄準鏡替換了原槍配備的3倍或4倍瞄準鏡。

TOP

好勁呀!!!!!!!!!!!!!!!!!!!!!!!!!!!!!!!!!!!!!!!!!!!!

TOP

文字太多,看了小小就沒有看下去了
看去好像說得很"屈機"似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