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_中醫觀點》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為基因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_中醫觀點》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為基因病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又稱魯蓋瑞氏症,為一種運動神經元損傷疾病。中醫師曹永昌表示,運動過量可能會加重病情,但運動並不是病因,其病因是本身免疫細菌攻擊側索神經群,最後造成肌肉硬化,剛開始的時候患者會感到容易疲倦、肌肉無力、肌肉痠痛、稍動就力不從心等症狀。

台北縣立醫院中醫師翁瑞文則表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為基因病,當運動量大時,人體氣血虛耗過度就很容易誘發,建議運動切勿過度劇烈,最好以微微出汗為度,若身體微微發熱代表氣血通暢,民眾只要保持相當的運動量即可。

翁醫師指出,劇烈運動後往往大汗淋漓、氣血大量虛耗,所以中醫並不建議從事激烈的運動項目,反而像是甩手功、太極拳、外丹功、健走等和緩的運動比較能夠認同,若是出現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需辨證論治,譬如脾主肌肉,所以應適時用補脾氣藥;肝主筋,所以應適時養肝血;腎主骨,所以應適時用補腎藥。

治療上,許多中藥處方都可依證選用,例如需養肝血者可用一貫煎、加味逍遙散等藥方;需補腎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右歸丸等藥方;需補氣者可用歸脾湯、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等藥方;活血可加雞血藤、丹參等藥材。

曹永昌則指出,傳統中醫認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屬免疫方面的問題,因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腎為先天之本,所以跟肝、脾、腎皆有關,治療上除使用中藥處方外,同時要配合針灸療法才有效。

病在手部,可針灸曲池、三陽絡、外關、後谿等穴位;若病在腳部,可針腎俞、大腸俞、環跳、委中、陽陵泉等穴位,並配合華佗夾脊(在脊椎骨的兩側)。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