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密宗法義精要:皈依上師三寶(校對版)-西藏根桑澤程仁波切

密宗法義精要:皈依上師三寶(校對版)-西藏根桑澤程仁波切




1. 生信
  為一切道之起源而修皈依,如上求師得依止已,當殷重啟請,於彼如軌皈依。皈依以信為本,應有淨信、欲樂信、決定斷疑信之三種信心。謂初於師見其功德,生清淨信;中於自觀六道苦,從懺罪積資多門深生意樂,希求解脫成佛;後於三寶見為資糧田,捨彼無所依怙,惟彼能救,啟堅固信,歸心投止也。蓮花生大士云:「一心依信三寶,決定得大加持,所求圓滿。」以此信心,為生白法種子。若無此,猶樹無種子,或成焦芽不能生長白法也。又信為七聖法財之一,最勝受用,不畏盜損,如金剛王之百輻金輪,御以飛行,任運往來。又如七寶盒,拾取如意,喻取涅槃道者,亦復如是。故說信為一切加持,一切受用,加持等之大小,恆視信力之淺深。否則,釋尊當前,亦將疑二,彌陀及諸大菩薩之慈力遍滿虛空,無信者難攝受也。佛經云:「心中觀念三寶,則諸佛常在上面,時時加持灌頂。」又蓮花生大士云:「汝信心在者,我時在汝前。」以信佛見佛,猶天空無間隔也。
  「藏中有子,常貿易於印度。母求佛跡,屢無以報,母以死逼之,乃拾犬牙貽母,謂是佛牙。母信心頂禮供養,牙常放光,且飛出舍利。及母命終,現五色瑞相焉。」此何以故?因母不疑,感諸佛加被。是知一切從信心來也。又「恭波地方有信佛者,性愚癡。一日入拉薩某寺,朝釋尊相,見酥燈供品,和而食之,意謂供物,食之必得加持。見銅相莞爾,以為隨喜其事,至為欣幸。將出,以其靴置佛膝上,管殿喇嘛來,欲棄之,不得動,愚者以佛為愛己也。臨行,握佛手,若不忍去,邀佛期年至其家。歸而謀諸婦,及期婦汲水,見水中石上有影相焉,愚者識為佛,入水負出,拜而慰之。亦若釋尊失足墮水也者,佛意不至其家,止於宅外,供養七日而歸。及今數百年,石上水中,有緣者亦往往見佛也。」彼信心者,不知酥供不可食,不知靴垢不當加佛膝,亦不知銅相不可邀請,卒以殷重愛樂之心,感佛蒞臨。謂非清淨心敬信三寶之所致歟?
  佛告迦葉云:「般若非信心不能得。」謂由上師、三寶加持力入自心,然後自心得生空慧。此永不退轉之信心,即通達空性之左券也。彌拉日巴尊者弟子某,隨學多年,將入山靜修,尊者親送之。因啟請,某何時可以收弟子?尊者云:「汝何時以我為大持金剛者,彼時可為師,欲見空性本尊亦如此也。」又阿底峽尊者弟子某。一日請師曰:「上師呀!我求你之加持。」尊者曰:「弟子呀!我求你之信心。」如是當知,信為道源功德母也。
  2. 皈依發心
  皈依發心(皈依動機)有三:一、從觀惡道苦,希求下世人天福報,或為現世求妻祿子財者下根也;二、見六道皆苦,欲自解脫,此二乘中根也;三、於流轉大苦海中,思一切眾生如母,為當令他解除眾苦,得菩提正道而皈依者,此為大乘要道,是為上根。
  或謂學佛甚難,苟非惰性,即是怯弱。聞而不思,未知法義殊勝也。如慮即身不能成辦,鬚髮願請三寶加持,此生不成,下世乘願再來,若康、藏、青、蒙之轉世者是。倘謂我一人何能度眾?此我菩提心,自斷慧命,最為不可。應思人天短期享受,福過災生,如作百年皇帝夢,醒時有何受用?如是觀察思惟,下根固不是。求聲聞、緣覺,雖亦自得出離,然彼長淪六道,如母有情,苦當誰救耶?譬臨陣前,人皆趣死,而我獨生,生有何樂?是當發大乘心,為利他而求皈依也。已皈依而發心錯誤,當啟白上師,增上發心。以眾生無量無邊故,其皈依發心功德亦無量無邊。蓋皈依本無分別,以修因發心不同,故其得果差別,實不可以道里計。
  3. 皈依境
  口稱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此普遍念誦之詞也。密法不共皈依者,應引身、口、意三門,供養上師。上師無量智悲力所顯現之三寶,及金剛佛、佛母、本尊、護法等大功德聚,是為皈依之境。特別說,自身之風、脈、明點,及菩提心要,須通達生起。然後對上師所得大悲智慧、普遍圓滿之法、報、化三身境界而皈依,是由自心以理皈依,為金剛皈依。此當依師開示,及經所宣說而修學。
  蓮花生大士云:「將來末法時,男鬼入男人心,女鬼入女人心,小魔入孩兒心,大魔入出家人心,遍康、藏人各挾一鬼矣。」當知皈依上師三寶,勿濫信土地神祇等。調伏自心,則魔皆成假相。若知世間一切夢幻,一切皆空,則我執盡除矣!即偶然遭魔者,須認是業力所牽,不可降伏,速修此法,怨仇自解。

TOP

 佛經上說:「究竟勝義禪波羅蜜,須以信心瞭解。」阿底峽尊者云:「吾人在未成菩提以前,當依止善知識,從聞、思、修得禪波羅蜜。倘現在無病而修,皆是善知識恩德所加持。」格西格月心嚴云:「共不共之功德,均由上師加持,倘通曉三藏十二部而無皈依,不得究竟義利也。特別入密乘者,依止上師尤為重要。故修根本上師法,實較生起、圓滿為先務。因已修二次第,惟不知本尊為上師所變現者,是未能深切信解上師為金剛持,上師與佛無二也。」本法及大小顯密續皆如是說,如真有傳承不中斷之上師,其加持力能使自心瞭解空智,與師無二,自心與師心相應者,一切無不成就。密法云:「多劫而修,不如剎那間觀上師也。」印度大德灑爾哈云:「依根本上師口訣而修,如智珠在握,見空性成佛不難也。」無垢光尊者云:「依法修二次第,不識要門,則難得共不共法一切成就,若修根本上師合修法,則全得矣!」

  彌拉日巴尊者坐山修上師法,憶念師門,起見白雲在空,因亟誦上師贊,忽雲如鳥墮,化五色虹光。瑪巴洛渣現身謂曰:「吾與汝常在一處,無時或離,勿生分別,只要淨信我與汝無二,則一切易修也。」故說修金剛本尊,每因發心不淨,則護法與以違緣障礙;何如修上師法,則一切本尊齊修也。又秘密法云:「觀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功德,不如剎那觀上師為勝。多年上師咒,尤得加持。」又本法云:「如想善知識時在頂上心中,及在左右肩者,其功德與賢劫千佛無二。」此應深信勿疑,亦勿以所修本尊為不是。因不修合修法者適成大錯,以上師與一切本尊無二故,以上師為三世諸佛所變現故。

  如公足巴仁波車(龍樹化現)云:「根本上師為佛,四身具足,如雪山。教導我之善知識如日,若無此則雪山不能融化。」謂無善知識引導,猶居北方巖洞中,欲見太陽不可能也。拿若巴尊者云:「人學法有得,以為自修自證,不信是上師功德所加持,此為最大過患。」

  從今日起,直至菩提,惟依靠上師、三寶,別無皈依處。凡所作為,不商父母,不自主張,升、墮、苦、樂不計一切,只倚賴上師、三寶,依教奉行。  巴祖仁波車至一處,當地教派甚多。因著出家衣,人問何教?答:「佛教。」問修何本尊?答:「三寶。」又問,只答我母親而已。故云:離開上師、三寶,別無本尊也。

  父母怨仇,同為無始有恩之人。怨仇在前者,以怨仇為忍辱境,彼嗔害我,是違緣故。我不嗔恨耐他怨害,使我進修,恩德尤大。若父母愛我,予取予求,反令我容易造業,或使不得精進,遠不如怨仇之有恩而違緣助我也。比如父母,貽我受用,仇來毀之,使我知一切無常,正給我以修學之機會,因往往見有受用者好者反無行持。故說佛法上之助緣,父母不若怨仇,其意至深。魔鬼在前者,以受病害損惱必可消業,其恩德亦大。如「彌拉日巴尊者家產蕩然,因復仇而造業,又因悔悟而求法成就。」又藏中一比丘,患傳染病,知為宿業,勵修觀音法,得見本尊。皆其例也。無垢光尊者云:「怨仇每為得道之路,由苦惱而成大樂,受怨魔及重病後,聞法不生恐怖,易得悉地。」謂藏中常請上師、三寶違緣加被者,豈無故歟?至勸人學佛,其恩亦大,當以功德回向。

  行者行住坐臥,均當不離上師、三寶。行時,想上師在右肩,舉步當若繞塔;坐時,想上師在頂上空中;食時,想變成甘露,先供後食;臥時,想住上師清淨剎土。一切行動,應啟請上師、三寶求加被精進行持。特別於念誦回向時,一心請求慈悲攝受,令一切有情皆成菩提道,不遺一人也。

  4. 皈依之後應依止上師修學

  皈依後應遠離者三:一、皈依佛,不皈依天、神、邪魔、外道。以天雖有福,未脫輪迴苦;山神、土神、灶神等,不出三界;魔、外縱有神通,非正道,均於吾人死後不得幫助,故不應供養禮拜。

  二、皈依法,不傷害有情,乃至不憎嚇他,以憎嚇他當受瘋魔報。即在夢中亦不起殺心犯罪也。

  三、皈依僧,不信外道邪見,不與同住,亦不與疑謗三寶密法者為伍(不與此等惡人為朋共聚)。

  皈依後應學行者有三:一、皈依佛,見畫、塑、雕、鑄等佛像,應無顛倒的生起恭敬供養之心。龍樹菩薩云:「世尊像,無論泥、木、石、瓦造成,或壞損者,均當供養,因有護法護持。」亦勿在貨物上印造佛像等。

  二、皈依法,下至經典一字一偈,亦當尊重,勿置於床上,及不淨處,亦不可置放他物於經上。過去世尊將入涅槃時,曾告阿難云:「我過去無經典,只自記耳!五濁惡世,可以結集流通,當視之如佛。以字音如法,義如佛如僧,實三寶具足也。」德格學人見經即置額目間,或雲眼鏡、香等均不可擱壓。祖師等開示鄭重如此。

  三、皈依僧,對漢、藏、男、女出家者,均當尊重,見僧伽衣亦應恭敬。皈依後有順應者三:(一)恭敬善知識如佛,常聽開示,如教修學,不踏上師日影足印。(二)以善知識教誡為法寶,不可違背。(三)上師侍者及同學弟兄,均視如僧寶,不可侮慢。此為重要,否則犯戒。
                                                                                                                                                                                                                                                                                               

TOP

特別於密壇灌頂上師,當視如三寶具足身,為佛代表,以其行動皆為救度眾生,且多方便法門也。「瑪巴洛渣入印度,訪那若巴上師,聞已入涅槃,因思法身不滅,遍求之,冀得一見。一日入山,見師趺坐,當前有六十二尊金剛本尊等壇城,那問:『禮上師乎?抑禮金剛壇城乎?』瑪思金剛難見,因先禮拜,隨見金剛等入上師心中,始知為上師功德(佛、金剛)、事業(護法)所顯現。」故當視上師即具足一切金剛本尊也。

  智悲光尊者云:「上師恩德甚大,微論病痛快樂,順緣違緣,應視為上師、三寶所加持,不可變動心志。如偶有病患,亦當力疾修學,無病精勤,更何待言耶?又思心中剎那起一善念,成一善業,或熱時得一線涼風,冷時行一絲暖氣,均當視為上師之加持力也。」經論中廣如是說。入佛子菩提行論云:「世尊、大德均入涅槃,猶黑夜無月。凡夫心中,偶起信心,或生一善念,當如雷時掣電,即此一線光明,應認為上師加持力所得。」故應時時依靠上師,不可忘失。如病求醫藥,應當思為方便顯現,以所見醫視如佛,聞聲為法,餘人為僧。旅行中亦當作觀禮拜,不可謂非佛堂,以十方諸佛遍滿虛空無所不有也。

  修內加行者,須念四皈依,或內外金剛皈依贊,隨念一種即足也。睡時,想五聚皈依境在中心,或在身旁,觀令明顯安臥。食時,想舌為佛母,食如甘露,以供三寶;或未食先供,想我食為供余。如著新衣,想變化天衣無數,以供三寶,余一給我。如是觀想,均須略修定也。其他受用亦同,乃若美麗園林,莊嚴宮殿淨水明山,勝妙品物,雖非自有,亦可淨發歡心,供養三寶。故藏中汲水,先供後用,亦此意也。

  普賢行願品云:「過、現功德及未來身根受用,均須供養三寶。」又「朔望晦日,特別設供,不可間斷,一切受用,美滿者應思為三寶加持,若遇惡境,及夜有惡夢,亦當依靠求加持。常念四皈依,如是串習日久,則到中陰身時,自然念念不忘三寶而得加被。總之,一切行動當仰賴三寶,縱捨身命,亦勿退失。因無始身命,數如恆沙,均不遇三寶也。印度有居士,為外道所窘,逼捨三寶,居士終不為奪,外道殺之,血如甘露,立生淨土。」又阿底峽尊者初入西藏時,人問佛、外之分,尊者云:「視有無皈依處,及皈依清淨與否為斷。」「印度外道掌簡巴,常修氣功,亦戒殺、盜、淫,且作七供,雖得相當成就,但不能解脫輪迴。」即以不知皈依三寶故。蓮花生大士云:「當來藏中佛法衰微,我將化身入藏宏法,惟導人皈依三寶,持清淨戒。」相傳即阿底峽尊者也。

  佛經云:「皈依佛者,為佛子。皈依法者,不殺不嗔。皈依僧者,不與邪外為友。」如以佛子而販賣佛像,造業甚大;見佛像不佳,當說工作壞,勿妄評瀆;置經床上地下,或跨越,其罪匪輕;經上不可置佛像,此有至理。因業重不聞法身佛說法,經典為法身舍利,一閱而知法義,能說能行,出生諸佛故。

  特別學密法者,於鈴杵應當尊重,須知九股杵表九乘、五股表五佛五智,杵上佛相為毗盧遮那,鈴中墜子,表法身佛母,中有咒輪。一切智慧三寶具足,所出音聲無異佛語。又最勝秘密法之鈴杵與壇城無異,勿以鈴置八供音樂上,當另供樂器。「牟亞鄉有大德某,內外深邃,所用法器,弟子亦不盡知。只見常念藥師經而已!及入寂,弟子於衣袋中出小鈴杵,及小壇城,有秘密法典,庋藏一櫃中,人皆不知不見也。」真正學密者,不當如是耶!

  5. 皈依上師三寶的功德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