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圖)

轉貼: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圖)



由於五岳獨尊的名山效應,泰山及其周邊地帶的民俗事象,人們習慣上稱之為泰山民俗。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為主導,同時滲透著齊魯文化相互交融的曆史傳承,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華夏文化有著深遠影響,對泰山旅游業也有著重要意義。
    一、泰山民俗旅游資源概述
    泰山民俗文化內容廣泛,它以信仰和祭祀民俗為中心,涉及到民俗事象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它包括五大方面,即:山石崇拜、泰山神祗、民間香客、經濟習俗和游藝競技。



(一)禮俗雜糅的山石崇拜
    在大汶口文化遺址的陶器上曾出現過一個圖案,它應該是原始信仰的一個標志,集中地反映了原始人類對天象、大山、火的崇拜。圖案上的圓圈和月牙圖像可以理解為太陽,最下面五齒圖像可以理解為大山,分別表示對天界和大山的崇拜,三個圖案連接在一起,即符合了天和地的相通。它完全符合以“祭天”為宗旨的封禪禮儀,即在泰山頂上燔柴昇火以交通“昊天上帝”。后來人們把泰山視為“天”的象征即源於此,因而才有了72位帝王封禪泰山之舉。
    民間廣泛流傳的“泰山石敢當”信仰,在我國至少已1200多年的曆史,它不僅廣泛立足於偌大中國的城鄉,而且也遠涉重洋傳到日本、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家。人們傳說“泰山石敢當”有“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的神力,其實它是曆史上巫術遺風的產物,古代靈石信仰的原始形式。在山東,人民還傳說“泰山石敢當”曾載過石榴樹,附會“榴開百子”、“留下子孫之意”,所以山東大部分地區有在家院內種植石榴樹的習俗,甚至它竟然深入到了家庭生活中,如有的夫妻間怕有外遇,就在門前暗埋一“泰山石敢當”石刻,以防第三者介入。



(二)有求必應的泰山神祗
    泰山是一座道教名山。自古就有“濟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之說。可見泰山道教與泰山民間信仰對泰山民俗文化的影響之深刻。在眾多的泰山神祗中,以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影響最大。

    東岳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百鬼之神”,可主宰生死,主生是因為泰山為靈氣之山,有益人們的身心健康。有生必有死,在泰山一代與死有關的地名很多,像“奈河”、“梁父山”、“蒿里山”、“黃前(泉)”等。東岳大帝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落葉歸根”,也就是魂歸泰山。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在社會曆史發展的長河中,由於自然、人為等方面的原因,遷徙或遠離故土是常有的事情,但長河有源,樹大有根,根源在哪里?根源在泰山。泰山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民族乃至華人心目中的聖山,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象征,落葉歸根的傳統文化心理積淀是一個重要因素。



碧霞祠


    另外一位受到廣為推崇神仙即碧霞元君,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與東岳大帝“聖像莊嚴”的形象相比,泰山奶奶則“和藹慈善”。泰山奶奶大慈大悲,有求必應。相傳她可祛病防疾、保佑平安、嗣子降福,因此更受到民眾的青睞。民眾到泰山燒香叩頭,除祈求祛病外,還有一種預防疾病的心理。不少人在泰山頂碧霞祠內用硬幣或石塊磨碰“御碑”,口里不停地念叨“御碑磨,御碑碰,御碑御碑不生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頭,摸摸腳等,據說摸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不會再生病了。另外還有一種習俗是把泰山奶奶像前的供品,諸如水果、糕點、雞蛋之類,拿一點吃掉或帶回家送給親朋好友吃,也可以預防疾病。泰山“祈子”則是在生育習俗方面反映出來的信仰內容。民間相傳,碧霞元君女神具有能使婦女多子的功能,這符合古代“多子多福”的傳統心理,尤其在碧霞元君的金身旁邊又專設一個“送子娘娘”作為侍神后,這種神功濟世的色彩更加濃厚,更加誘使成群結隊、長久不孕和乏嗣的婦女前來掛袍祈子拴娃娃。同時要向廟祝交一些香油錢,謂之喜錢。如果確認神助得子,則要將泥娃披紅掛彩的送還原處,謂之“還子”。近年來,泰山求子嗣又出現了新的風俗,那就是“壓枝”(壓子)和“拴枝”(拴子)。所謂“壓枝”是指用石頭壓在樹枝上,諧音“壓子”;所謂“拴枝”是用紅布條拴在樹枝上,諧音“拴子”。

TOP



紅門宮


    (三)虔誠至深的民間香客
    隨著東岳大帝和泰山奶奶影響的擴大,前來朝拜進香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被稱為“香客”。因統一信仰和大致相同目標而組成的朝拜進香團體,稱之為“香社”或“香會”。因為“泰山為五岳之首,而聖母之廟在焉,既有求而必應,亦無感之不能,所以“貧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歲,賈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其實民間香客們所祈求的遠不止此,祈求什麼的都有,我們不妨稱之為“祈願”。一旦實現願望,隨之而來的就是還願報答。還願報答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捐資修廟、掛袍送匾、鑄送香爐,乃至綠化環境等。香客是虔誠的,時至今日,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把到泰山朝拜進香當作一生的夙願。香社的產生也就不是偶然的了。一般情況下香社由一村或數村的香客十幾人,幾十人至上百人組成。香社的組織發起人稱“社首”,由德高望重的人擔任。一般社員稱“善男信女”或“弟子”。泰山進香的高潮有三個,即春香、秋香和陰曆年,其中以春季最盛。朝山進香是一項神聖的活動。香客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而來,吃素食,然后一路焚香祈禱,直達頂碧霞祠。香客們只在碧霞祠內叩頭,然后到祠外的“火池”燒紙焚香。火池南有照壁,上書“萬代瞻仰”四個大字,這是廟祝們為防止火災有意把燒紙焚香的地點移至祠外,並以“萬代瞻仰”吸引香客,可謂用心良苦。這里所進焚的紙帛,一般香客用的是草紙;講究些的用的是金箔、錫箔裱糊成的金銀元寶;最有趣的是使用“冥都銀行”發行,玉皇大帝為行長、東岳大帝為副行長的大面額冥幣。
    (四)獨具特色的經濟習俗

    自古以來,泰山吸引著八方來客,游客要吃、要住、要行、要購,獨具特色的泰山經濟民俗應運而生。廟會是一種融宗教文化、商業貿易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泰山廟會的緣起與泰山崇拜和道教在泰山的興盛有關。泰山廟會主要以慶賀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誕辰為主要內容。舊傳3月28日、4月18日分別為東岳大帝和碧霞元君誕辰,所以泰山廟會就在此期間舉行。善男信女從百里、千里之外,不辭勞苦,紛紛前來朝拜進香。慶賀活動期間,香客、游客、商家雲集,生意買賣興隆。泰山一帶,地理和氣候條件獨特,各種物產十分豐富,像泰安煎餅、泰山板栗、紅心蘿卜、泰山靈芝等。泰安人吃煎餅一般不須炒菜,而是卷上生菜葉、大蔥、甜醬等,吃起來相當可口。泰山板栗色澤光亮肉質細,香甜可口,別有風味,在泰城隨處可見爆炒板栗的攤位。紅心蘿卜汁多味甘,清脆爽口,並具有消食、健脾、理氣等功能。泰山靈芝,是泰山的珍貴特產,傳說是神農在嘗百草中從泰山發現的,故稱之為“神草”。有山就一定有石,泰山是一座名山,所以它的石頭也是很有名的,像泰山燕子石、麥飯石、景觀石等。
    (五)娛神樂人的游藝競技
    泰山游藝競技民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娛神樂人,人神同樂。戲劇是較為重要的娛神活動,泰山上下,具有一定規模的道觀都設有戲樓或戲台;曲藝,為民眾所喜聞樂見;樂舞則具有很強的參與性。
    俗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就泰安人說來,就意味著“近臨泰山天天登”了。泰安市民中有登山一族,早晨三四點鐘就起床,一年四季,風雨無阻。遇有相關節日,登山者尤多。如重陽節前后,秋高氣爽,山青雲淡,宜於登高。
    此外,泰山的工藝品也極具特色。比如:泰山玉器、泰山竹龍等,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工藝品。

TOP



泰山無字碑


    二、民俗旅游資源在泰山旅游業中的地位
    旅游業是一個非常有發展潛力的產業,而泰山民俗則是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砝碼。特色鮮明、魅力獨特的泰山民俗旅游資源,應該在泰山的深層次開發、泰山大旅游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於提昇泰山的整體形象

    泰山作為東方文化的縮影,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而泰山文化的根基、泰山文化最有生命力的載體,就是泰山的民俗文化。泰山的民俗文化在泰山旅游資源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泰山民俗文化豐富了泰山旅游資源,以其直觀形象性、社會典型性的基本特征及其內含的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強烈吸引著眾多的旅游者。同時,泰山民俗滲透在游覽設施、接待服務設施、社會環境之中,構成了各種旅游因子組合為旅游地整體形象的融合劑。開發泰山民俗旅游資源,可以全面提昇泰山的整體旅游形象,增強泰山的旅游吸引力。
   (二)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於完善旅游活動行為層次旅游活動行為由低級到高級分為三個層次:基本層次、提高層次和專門層次。基本層次是指最基本的旅游動機,即游覽觀光;提高層次是指娛樂和購物,專門層次包括各種各樣的特殊旅游,后兩者可以提高和豐富旅游活動內容。                                                                                                                                                                                                                                                                                                                                                       

TOP

目前,泰山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基本上停留在基本層次,這和其他因素(如泰山索道)一起直接造成了旅游者在泰停留時間越來越短,基本上是半日游,旅游業的帶動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旅游收入達不到應有水平。
    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充分利用泰山民俗旅游資源,完善旅游活動行為層次。通過對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研究,從中汲取積極元素,開發傳統娛樂項目,生產獨具特色工藝土特產品,開辟專項旅游線路,為旅游者提供高層次的旅游享受,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旅游收入。

   (三)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有利於泰山文化的保護和繼承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前提和基礎條件,目前許多國家都把保護旅游資源視為其旅游業興旺發達的生命線。而作為泰山旅游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正在慢慢地消失。只有對其進行科學的開發,才能讓它重見天日、再現昔日風採。通過開發促進保護,形成良性循環,泰山文化才能完整地傳承下去。
    三、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原則
    針對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它的開發一定要堅持特色、參與性、文化性、保護性的原則,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其價值的最優化。
   (一)特色原則
    特色是旅游業的靈魂,是民俗旅游的根本。有特色才能有引力,有引力才能有客源,有客源才能有效益。
    所謂特色就是泰山民俗的獨特的風格,就是泰山民俗區別於其他地區的特征。這種獨特個性,主要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曆史特色三個方面。
    開發泰山民俗旅游資源,要最大可能地突出它的地方特色和曆史特色。從內容設置上,要重點突出也這里獨特的封禪文化、泰山神崇拜、石敢當崇拜,這里的泰山廟會、香客店,這里的泰山三美、女兒茶、民間工藝等等。從利用方式上,要注意突出泰山民俗的生活性和情趣性,保持它的原始風貌,避免過分藝術化和商品化。
    (二)參與原則
    民俗旅游,就是要旅游者親身投入到特定民俗環境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的雙向交流,來滿足其休閑、探奇、求知等需求。參與性是民俗旅游資源一個明顯特征,也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一條基本原則。目前,利用民風民俗因素,設置參與性旅游項目,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理論界和實業界的共識。
    在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中,也要意識到“走馬觀花”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旅游者需要,應該以游客的體驗要求為導向,注重項目的可操作性,讓游客參與到旅游節目活動中去,“動手動腳”,親自去品味民俗帶給他們的樂趣,感受泰山民俗的特有韻味。

TOP



(三)文化性原則
    對於企業來說,“文化就是個性,文化就是氣氛,文化就是素質,文化就是一種經濟戰略”。而對於民俗旅游,文化就是它的核心。
    民俗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就在於民俗旅游項目所體現的文化內涵。泰山作為我國文化名山、東方文化的寶庫,其民俗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根為深厚。因此,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遵循文化原則。
    民俗旅游項目要突出一個文化主題,體現一種文化特色,營造一種文化氛圍,讓旅游者產生一種文化感受。項目開發要“神”、“形”結合,採用民俗的形式,更要具備民俗的神氣,表現民俗的精華。這就要求開發者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從多學科(曆史學、社會學、宗教學、文學等)角度研究泰山民俗事項,發掘民俗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
    (四)保護性原則
    目前,民俗旅游的開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人們對民俗旅游資源的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都嚴重認識不足。再加上市場經濟的沖擊,旅游地居民觀念的開放,民俗文化的同化、異化現象嚴重,民俗文化遺產受到破坏,民俗旅游資源環境受到不良影響,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民俗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們在泰山民俗旅游資源的利用中要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在規划中明確保護方法,在開發中落實保護措施,通過開發促進保護,通過保護促進開發。
    四、泰山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我們從實踐中體會到,旅游事業既是經濟事業又是文化事業,泰山旅游應是以泰山特有的自然條件、悠久曆史、民族民俗為主體,對國內外不同層次的游客提供多功能、多類型的特色旅游活動與優越的旅游環境。我們應將上述的原則應用於泰山民俗開發之中,制定出科學、合理、系統、完整的旅游開發策划與規划方案。
    (一)利用泰山的民俗信仰,宣傳招徠,發展香客旅游、朝拜旅游
    可以將朝山進香、尋根祭祖作為宣傳促銷、招徠游客的一種方式,大力發展香客旅游、朝拜旅游。
    組織香客旅游一般在三、四月間。因為三月二十八日為東岳大帝誕辰,四月十八日為碧霞元君生日。同時,三四月份,風和日麗,正值農閑,適合廣大農村游客出游、進香。
    (二)利用泰山民俗資源,推出特色旅游項目,策划大型旅游節慶活動
    泰山之所以名聲遠揚,是與曆代帝王的封禪活動分不開的。可以說,封禪活動豐富了泰山的文化內涵,是泰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在這一方面,目前可以採取以下手段:
    (1)岱廟仿古封禪表演作為一個特色項目,在“黃金周”期間要堅持舉行。並且要逐步完善封禪的原有內涵,即陰間、人間、天上的三重空間格局。
    (2)將曆史上帝王封禪泰山的情景制成紀錄片,在岱廟辟出專門場所循環播放,向游客直觀、形象地展示帝王封禪情況,讓游客深入了解封禪的含義和意義。
    (3)在岱頂設圓形祭壇(天圓之意),壇中放置燔柴,寓意天地相通,在特定時間舉行燃火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泰山民俗中的神仙崇拜和廟會傳統,策划以下兩項大型旅游節慶活動:
    (1)王母池蟠桃會
    泰山腳下道教勝地王母池據說就是王母娘娘祖庭,可以根據這些有利條件策划現代王母池蟠桃會。
    (2)岱廟廟會
    岱廟廟會是展示泰山民俗文化的舞台,是增加旅游收入的機會。要實現廟會的旅游功能,全面提昇其價值,就要從旅游的角度來辦廟會,把旅游融入其中,要注意以下三點:在地點選擇上,要以岱廟為依托;在內容設計上,要豐富多樣,注重文化氛圍,體現民俗的魅力;在組織形式上,要注重參與性,讓游客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增加趣味性。
    (三)根據泰山獨具特色的經濟習俗,開發豐富多彩的旅游商品。
    應將獨具特色的泰山民俗資源為我所用,開發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旅游商品。在吃的方面,泰安煎餅、泰安板栗、紅心蘿卜、泰山牙棗、泰山三大美、泰山女兒茶等等。
    在穿的方面,在泰山一帶流行的布兜兜、虎頭帽、虎頭鞋之類,帶有濃郁的魯中鄉土特色,適應返朴歸真的時代潮流,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在玩的方面,如泰山竹龍等,可以作為旅游紀念品進行開發。
    在用的方面,僅說石頭,可以深度開發的就有:泰山燕子石(制作文房四寶);泰山景觀石(制作微型盆景);泰山木魚石(制作茶具);泰山石敢當(可以避邪鎮宅)等等。
    泰山民俗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們應該了解、研究泰山民俗文化,並逐步開發泰山民俗旅游資源,更好地為泰山旅游業服務。

TOP







泰山是一座道教名山

泰 山 又 名 岱 宗 、 岱 山 , 為 五 嶽 之 首 ─ ─ 東 嶽 。 位 於 山 東 省 的 中 部 , 橫 亙 濟 南 、 長 清 、 歷 城 、 泰 安 等 縣 市 , 方 圓 4 0 0 多 平 方 公 里 。 在 道 教 三 十 六 洞 天 中 , 泰 山 被 視 為 第 二 洞 天 。                                                                                                                                                                                                                                                                                                                                                       

TOP

9月7日上午,泰山碧霞祠內人頭攢動、鼓樂爭鳴,作為本屆泰山國際登山節重要活動之一的“祈福迎祥·國泰民安”大法會在此盛大舉行。泰山碧霞祠住持霍懷虛道長親自主持,與數百名游客一起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
           

    上午9點30分,祈福迎祥大法會正式開始。在一名頭戴鎏金冠主禮道教高功的帶領下,12名身穿道袍,手拿法器的道士依次從碧霞祠前門走出,來到早已擺好木魚和罄的文案旁,共同虔誦章句,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世界和平。一時間,笙簧聯奏,鼓樂齊鳴,奏響了一曲盛世和諧之音。泰山碧霞祠住持霍懷虛道長表示,願以此次法會,祝福百姓生活更加安康、人間社會更加和諧,國泰民安。來自中外的數百名游客,共同見證了這次盛典。


           

     “我是第一次在泰山聽到傳說中的道教音樂,太美了。下次一定要再來!”法會活動現場,從遼寧來泰山旅游的範明先生在碧霞祠看到道教樂團表演時激動地說。

           

    據了解,泰山道教音樂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始於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泰山道教音樂自誕生之日起便融入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之中,是中華民族道教音樂的嫡脈和重要代表,他始終參與曆代帝王封禪大典、廟會、祭祀以及民間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泰山文化現象,是民族文化的珍貴遺產和活化石,他以音樂豐富和發展了泰山文化的內涵。在泰山文化的孕育下,泰山道教音樂塑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TOP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