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歷史探討】東漢和明代均出現宦禍,你認為兩者比較哪一朝宦官遺禍最深?試據史實抒發你的個人意見。

依本人愚見,東漢宦官之禍更甚於明朝。而本人的依據是君權、行政這兩點:

東漢戚宦之爭,不只是禍亂中央,因為兩黨勢力交替,以致中央根本無瑕作出任何行政。往往一勢興,前勢的治政全被廢除。加上中央長期進入內鬥,上令不能下延,下情不能上達,使中央與地方之間出現斷層,這令政府無法有效管治領下的人民,也造就地方勢力的興起。

簡而言之,東漢的宦官之亂造成的影響,就是撤底混亂朝綱,中央和地方之間出現斷層,無力組織地方建設,也無法有力監察地方,結果就是,即使皇帝有心有所作為,但長期的行政癱瘓已經回天乏術了,且全國也踏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反觀明代宦官之亂,大多只是為了自身利益,縱使常有禍亂之事,也只是對中央受到影響,地方鮮見破壞,國家行政效率也不至於受到太大的打擊,而地方和中央也不像東漢那般出現斷層。舉例來說,王振、汪直、曹吉祥接連禍亂英宗、景帝二朝,明代一度衰落。然而後來的弘治帝,依然能一振朝綱,成中興令主。就結果來看,人們可能認為是皇帝之功,但認真想想,這難道不就是因為中央和地方沒出現斷層,仍能互通政令嗎?中央、地方之間的訊息傳遞,對一個君主的治政是必需的,若弘治帝無法得知地方之情,他有能力改革朝風嗎?

再者,明代宦官的權力是直接來自皇帝。細心留意一下,明代宦官無論是怎麼得勢,只要皇帝一死,他便失勢了,甚至被誅,可見明朝君權依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有關樓主所言「魏忠賢之事」,不是皇帝不懂得理會,而是不想、沒有意願理會!——魏忠賢拿奏章請他批閱時,熹宗總是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即使魏忠賢權傾一時,最後也在熹宗死後,被後來的崇禎立即處死。

相反,東漢自和帝以後,君主十有八九,或幼或夭,試問如何有能力理政?於是外戚、宦官相繼執政,不只是朝中受到影響,也如以上提及,中央與地方間出現權力真空,長時間陷入政治癱瘓,就算有賢主奮發圖強,也因病入膏肓而無所作為。還有一點是,不論宦官、外戚都完全掌握皇帝權力,皇帝皆無力誅除兩者。細心留意,會發覺是宦官殺外戚,反之亦然。皇帝在兩者眼中只是一個可有不可為的傀儡,只是一個象徵而已。

沒錯,東漢皇帝須借助身邊宦官,打擊滿朝的外戚黨羽。但是,經宦官之手,又成了滿朝宦官黨羽,兩者實無相差。如同在一隻病虎眼皮下,兩頭蒼蠅互相攻擊,蒼蠅雖小,病虎依然無力掌握,只能眼白白看著。就算要取回一點點權力,也要借助某一隻蒼蠅的力量,所以,東漢皇帝之權實際已失。

由此可見,雖然東漢宦官有外戚為之制衡,然皇帝權力實際已平分至兩者手中;而明代雖有宦官之亂,皇帝卻一直牢牢掌握君權,不至於君權過於旁落。更重要一點是,東漢飽經宦、戚兩黨摧殘,雪上加霜,致權力層出現真空,中央沒有能力干涉地方,演變成國家分裂、州牧割據的局面。反之,明朝宦官實際只亂於中央,且行政架構仍然存在,政令尚可正常運作,否則也不會有天順、弘治、萬曆三朝中興。

TOP

我想,閣下還是查閱一下歷史比較好。

明朝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D&variant=zh-hk

土木堡之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1%E4%B9%8B%E8%AE%8A

袁崇煥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5&variant=zh-tw

嚴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9&variant=zh-hk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