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引文]德里達進行持續不斷的馬克思主義式的批判活動

德里達……比尼采更激進、更具實踐能力、更具顛覆性的哲學家……他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目標要瓦解全部體系式的哲學。在《聲音與現象》一書的觀點中,我更能感受他視修辭學為言語的真正本質大於邏輯學,語重深長認為”文學高於哲學”的灼見。

有人指德里達是反語音中心主義;其實不過是語音的在場再現性比書寫具明晰。他認為延異是話語與文字的本質。觀念化是在場性的重生,而這形而上的生命,是不屬我們生活世界的先驗生命,要透過不斷的語音來確保它的在場性,揭示:只有在場性的死亡,不在場性的意義才能重生!

TOP

用德里達的思路:觀念化的作用必然是同一性的”重覆”……但弔詭的是,只是涉及”重覆”,就必然跟”再現”有所掛勾--”再現”必然牽涉”想象”或”回憶”--這麼,整個”真理”就變得那麼不純粹,整個現象學的唯理性就有所變質,而形成一種變相的”意願主義”。這處,德里達的”印跡”,跟海德格的”道路”,總是有種裙帶關係的宗親血緣。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