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為什麼響版度冇人講下南韓遷都的問題(尤其軍事上)

為什麼響版度冇人講下南韓遷都的問題(尤其軍事上)

如題,
點解會冇人講下e個問題

其實北韓會唔會襯南韓個首都仲響自己的火砲射程範圍內時,
向南韓發動進攻????

p.s. 韓國遷都問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韓民國在2005年初公佈,有計劃將首都由首爾遷往世宗(세종/Se-jong )。

背景及遷都原因

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建都漢城(於2005年正名為首爾)。建國不久便經歷韓戰,其後大韓民國經濟不斷發展,首爾作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到2000年左右,首都圈(包括首爾、仁川及其他周邊衛星城鎮)面積近2000平方公裡,人口激增。導致遷都的原因,歸納於以下各點:

首爾地利漸失

首爾位處漢江,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的臨時軍事分界線(三八線)只相距40公里,朝鮮和大韓民國長期處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和對峙,甚至乎兩國是在作戰狀態。早在1970年代冷戰時期,首爾地理上的弱勢,促使當時大韓民國政府動議遷都。隨近年駐韓美軍的戰略調整,從漢城周邊向南撤至中部省份,令漢城軍事保障漸失,遷都「避戰」呼聲漸高。

都市化惡象呈現

另外,大韓民國在戰後的城市經濟發展,重於首爾,令到首都圈集中了全國半數的人口和七成的經濟力量,相對制約了其他地區的發展。同時,不均衡的城市發展令到首都出現人口密集、地價飛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城市化惡象,阻礙可持續發展。

政治因素

前總統盧武鉉在2002年底總統大選期間將遷都作為競選口號之一,贏得中部選民的選票。而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也因為反對遷都,以致失去支持而在選舉失敗。盧武鉉當選,必須要履行承諾,亦証明遷都是得到朝野的支持。

遷都議案

大韓民國希望透過遷都到中部地區,將新首都發展以輻射各方向的模式,令全國各地區均衡發展,和將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均,避免過份依賴首爾。國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遷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和協調,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新首都候選地點

大韓民國國會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遷移行政首都奠定了法律基礎(雖然首爾市議會通過了一項反對遷都的決議,當中質疑《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有否違憲)。2004年6月15日,新行政首都推進委員會公佈了新都的4個候選地點:

忠清北道陰城郡與鎮川郡
忠清南道天安市
忠清南道燕岐郡與公州市
公州市與論山郡的交界地帶

候選地點均佔地超過7000萬平方米,可置人口50多萬。這些選址的現狀均為郊野和農地。其中兩處候選地點都涉及公州市,是指這兩地都有公州市的管轄地帶。

世宗——新首都的選址

2004年7月5日,大韓民國政府公佈了新行政首都候選地綜合評價結果,燕岐-公州這個方案得分最高,達88.96分。如無意外,將成為大韓民國新的行政首都。 燕岐-公州獲選的因素包括:

有豐富的水資源(美湖川/錦江匯合處)
交通網絡較佳(靠近高速鐵路和京釜高速公路)
較多未開發的土地

按照政府時間表,地區規劃設計會在2006年上半年內完成。由2007年起施工,2012年起政府部門遷入新址,分階段搬遷計劃直至2030年為止。據了解,被列入遷移計劃的國家機關總數為85個,其中包括74個行政機關和11個司法機關。需要遷移的工作人員約2.36萬人。

韓國政府為確定新行政首都的名字,專門成立了由專家組成的命名委員會,在對社會各界推荐的2163個名稱進行評審並經民意調查後,最終選擇了「世宗」。

反對遷都的聲音

反對遷都的聲音,主要是來自在野黨大國家黨、及在首爾和新首都選址的反對人士。多數的反對意見是認為建新首都花費鉅大,初步估計建設和搬遷政府機關的費用達45.6萬億韓元(約391.7億美元),政府需要用民間籌資34.3萬億韓元,會令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另外,首都由首爾撤走,令原本在首爾投資的投資者卻步,破壞首爾的國際地位和形象。

亦有民眾認為遷都關係到國家長遠發展,應以全民公投表決。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