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2
發新話題
打印

周顯:投資天書 6.買基金者是豬兜

6.2.2 例子二﹕偷錢

有一些垃圾股票,本來一毛錢也不值,但股價從一毛錢打到十塊錢,一個正常人當然不會去買,但假如用的不是自己的錢,而買了之後有回扣,那就另當別論了。這種狗皮倒灶簡稱為「偷錢」。

假設有一位基金經理,買了一億元的垃圾股票,自己收下了一千五百萬元的回扣,當然十分過癮。但是,這樣明顯的偷錢行為,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會被揭發出來的嗎?

話說古代中國同現代中國一樣,都是賄賂盛行,其中一種最熱門的賄賂,便是購買功名。購買功名的交收方法,實在費煞思量﹕先付錢,又怕受賄者收錢後不辦事,先辦事,又怕行賄者得了功名後不認賬。幸好中國人是最天才的賄賂民族,終於想出了交付關節的妙計來。那就是行賄人寫下一張借據給受賄者﹕新科舉人周顯欠趙天生紋銀一千兩。如果周顯中舉,這張借據當然有效。如果周顯不舉,我指的是中不了舉人,既然周顯不是「新科舉人」,這張借據也就無效了。

(閒話一﹕按照定義,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因此中國人不是民族,漢族才是民族。在中國的大族當中,維吾爾族和蒙古族都非中國的專利,在國境以北太陽以西都分別有其種族的獨立國家,那麼中華民族應否包含他們?照錢賓四先生的想法,中華是一個文化實體,「夷狄」行夷狄之道,則視之為夷狄,行華夏之道,則華夏之。這是美國的立國精神之一﹕以meme而非gene來決定。如果這樣,「中華民族」這名詞是否政治正確?既然我們是多民族國家,還是乾脆叫「中國人」算了?)

(閒話二﹕上述故事的原版好像是「狀元」,但照我對中國歷史的所知,狀元的選拔過程嚴格,難以賄賂而得。上述故事只可能出現於會試,因此我改為「舉人」。)

上述故事是意圖或企圖說明,只要有利可圖,中國人甚麼狡猾的方法都可想得出來。那位聰明的基金經理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1.        遇上牛市第三期時,基金的投資組合大賺了五六億元,就算蝕了一億元,也是小兒科,影響不了大局。到了這時,有誰會去挑戰一位賺大錢的基金經理的少許投資錯誤?
2.        買下這一億元股票後,無論基金經理和股票的幕後老闆都想善後,兩人不妨各拿一千萬元出來,把股價再打高五七成。操作詳情,請參考上一節。股價打高之後,在一兩年後,終於還是會跌至它原來的價值,但到時基金經理可能已退休,也可能遇上了每個投資者都難以逃避的股災,既然是股災,股價大跌自也有合理解釋了。其實,只要買入後的一年間,賬目顯示出盈利合符預期,股價節節上升,已證明了當時的買入決定正確,以後的事,管他娘吧。

6.2.3 例子三

例子太多了,不能盡錄。為了不想多寫一本書出來,只能打住。

6.2.4 分散投資的謬誤

有一種說法,指出由於基金的規模龐大,可發揮規模效應,例如可買一藍子的投資產品,以分擔風險。這當然也是屁話。

關於規模效應和分散風險,是兩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我要留待下一本專門講理論的書,才同大家討論,以下只能講大概。

1. 在投資世界,沒有規模效應這回事。資金越大,管理越難,這是定律。如果你持著十萬元,平均年增長率五成,實在易如反掌。但你持著一億元,要增長兩成都很難。巴菲特的勁處並非他的投資年增長三成,而是多年來一直如此,直至現在,他的投資組合如此龐大,依然有著增長,這才是大師級的手段。

2. 凡是風險分擔,都會影響投資成績。我叫你挑選一隻股票,你會挑最好的。我叫你挑十隻,第二至九隻比起第一隻來,一定越來越衰。你購買的東西越多,水準就越差,這是定律。更何況,很多時候,風險並非由分散投資可以分擔得了,在金融海嘯期間,幾乎每種投資產品的值格均下跌,便是一例。(外匯是例外,因為它算的是與其他貨幣的相對價格。)

在這裏,我並非提倡不分散投資,因為有時會發生一些料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令你的投資血本無歸。例如在2007年中持有「中信泰富」(股票編號﹕267),一宗炒膿澳幣就可令你血本無歸。我的意思是﹕分散投資有其限度,既然有限度,為甚麼不親自去分散,例如說,買幾隻股票,再存進一些定期存款,已經是很好的分散投資方式了,何必假手於基金經理呢?                                                                                                                                                                                                                       

TOP

6.4 甚麼基金都不要買

基金很多種,上文顯然有著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意味。我的原意並非如此,本想寫下一些漏網之魚,但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一網打盡。

6.4.1 自製指數基金

一些我很尊重的作家,例如寫《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Burton Malkiel,雖然也反對買基金,但卻提倡買指數基金。我的高見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固然較低,但購買指數的回報率也不高,為甚麼要被基金經理賺這些錢?

如果資本只有三兩萬元,應把錢留來以防急用,不應購買難以沽出的基金。如果你有十多萬元的資本,為甚麼不自己挑選三數隻藍籌股份,它們已代表了指數的最重要部份,例如說,「中國移動」(股票編號﹕941),「匯豐控股」、「和記黃埔」(股票編號﹕13)、「新鴻基地產」(股票編號﹕16),至於五行三保,選出兩至三隻最有潛質的就可以了。你既有「新鴻基地產」,便不需要「恆基地產」(股票編號﹕12),至於「思捷環球」(股票編號﹕330)和「中信泰富」這些邊緣藍籌股,在本書出版之時,能否保持地位,也還難說,何必浪費子彈,為了完全貼近指數成份,而浪費金錢去買入基金?

6.4.2 免手續費加入著名基金

又以索羅斯的量子基金作說明,他最輝煌一役,是在1992年狙擊英鎊,成功賺取了十億美元。假如你早先買下了量子基金,當然值得歡喜。但沒有買下量子基金,也不要緊,當時只要你有留意時事,不可能不知知道索羅斯正在同英國政府鬥法,如果你對索羅斯有信心,在當時跟他下注就成了,不單照樣贏錢,而且還省回了給他賺的大筆管理費和績效費。

這又如你是巴菲特的擁躉,不妨在2004年跟他買入「中石油」(股票編號﹕857),及在2007年跟他買入「比亞迪股份」(股票編號﹕1211),而無需買入他的旗艦「巴郡」。他的入股價比固然比你便宜,但巴郡的股價也包含了溢價,因此除笨有精。在此聲明,巴郡雖然是一間投資性的公司,但並非基金,管理成本也極為便宜,而且巴菲特也不收績效費。雖然,在他初出道時,自組私募基金,賴以賺取第一桶金的,就是績效費。

6.4.3 專門基金的缺陷

有一些特定的基金,專門投資新興市場,或者是專門投資某種類型的股票,總之是專門作出某些概念性的投資。假如你看準一個大方向,譬如南韓股市,或者科技股,但不想費神作出微觀的研究,那可不可以購買有關的基金呢?

這種想法並非道理,但我不建議。

1.        隔山買牛,投資在別國,是很危險的事,因為你所擁有的資訊比住在該國的人少。
2.        香港市場已經是全世界最適合投資的股票市場,其他的市場不是市值太小,就是增長太慢,要麼有外匯管制,提錢困難,有的存在資本增值稅。所有的錢都來香港,你還要往外跑,不是這麼笨吧?

6.4.4 基金的總體投資成績

在寫本書之前,我看過了很多有關投資的研究,其中一個有趣的統計結果是﹕基金的平均投資成績,是低於大市。換言之,你用擲飛鏢的方法去選出一隻股票,勝出的機會率會勝於亂買一隻基金。

我想,這一點已足夠說明一切。但我還想畫蛇添足,在這一小節加上一段註腳。

彼得林治是一位我極佩服的投資大師,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基金經理的作用時,總是扭扭捏捏的,不肯說出心裏話。我看出在字裏行間,他也認為基金經理無用,因此不斷提醒讀者,說只要肯花些心思去研究,一般人也可比基金經理做得更好,但他又不肯正面批判基金經理的無能,皆因他在退休前的職業正是基金經理。因此,當我看他寫的書,看到他談及基金經理時的吞吞吐吐,就覺好笑。

TOP

6.5 批判強積金

既然投資基金是人生的重大災難,香港政府強迫市民參加的強積金計劃,自也是一項暴政。

說穿了,強積金的精神不過是強迫市民儲錢,使他們對自己的未來退休自負盈虧,減輕政府的財政責任,如此而已。但要達到以上目的,「強」非強不可,卻不必要是「積金」。

強積金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戶口,裏頭的錢可以轉換買賣不同的指定基金,卻不能提出使用。更好的做法是,除了基金之外,也可存進銀行收息、買保險、買籃籌股、買房子,任由市民選擇投資策略,只要戶口的錢不能自由提出花用,就可以了。

加拿大就是採用類似的方式。

6.5 唯一的可行方法﹕自組基金

購買基金的唯一理由,是懶惰。人們不想自己動腦筋,便找專業人士代勞,但不知專業人士也是濫竽充數的居多。結論是如要贏錢,得花上更多的時間,以找出一個能幹的專業基金經理,這麼辛苦,倒不如自己研究、親手投資算了。不過話說回來,當找出了一個真正能幹的天才炒家,是真的可以坐享其成,不用費神去研究的。

如果你鐵下了心腸這樣做,我唯有告訴你挑選優良的基金經理的辦法吧。這辦法,得從我最佩服的兩位揀股專家的教誨去找,就是巴菲特和彼得林治。

6.5.1 選你身邊的人

這兩位大師有著同樣的選股原則,就是挑選身邊的、熟悉的股票。另一位比這兩位更偉大的股票大師周顯先生,在他的經典巨著《炒股密碼》說﹕「如果你的工作單位是船務公司,你應留意航運股。你是纖體公司的職員,便留意纖體和美容股。你是地產從業員,那就要留意地產股了。」

套這原則在挑選基金經理上,方法是留意身邊的親友,看誰的股票知識最高明,然後投資在他的身上,照樣給他分紅。

記著,千萬不要問他取貼士,而要給他全權處理你的股票戶口,以上兩者是有很大分別的。你有十萬元資本,買入兩萬元甲股和三萬元乙股,或者買入三萬元甲股兩萬元乙股,兩者的效果截然不同。又或是一隻股票在一元買入,兩元沽出,或者在一元一角買入,一元八角沽出,也有不同。同是買入一隻股票,在高手的手中可以贏多輸少,低手則輸多贏少,這完全是由操盤手的能力所決定。因此,你不能單聽貼士,而必須由對方操盤。

挑選一名私人的基金經理,是終身大事,要比挑選終身伴侶還要嚴格。你要觀察他很長的時間,最低限度是三兩年,才能把寶貴的金錢交到他的手上。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你該對他的投資水準有了一定的信心,這比把錢交到一個陌生的基金經理的手上,遠為安全得多,因為一個三唔識七的基金經理,其人很可能九唔搭八。

6.5.2 智障也懂的判斷方式

下一個問題該是﹕我們該怎去判斷誰是有潛質的基金經理呢?

這也是常識﹕留意他的談話,觀察他的往績……諸如此類。但由於我在牛市三期見過不少冒牌股神,其形象騎呢得令人難以置信,都得到大把人的信服。故此我也禁不住像教導智障人士般,將一些挑選人才的常識寫下來。如果閣下認為以下的常識太低能,恭喜你,因為現實生活上,香港地的智障人士真的不少,請原諒我把本書的程度調校得如此低B。

1.        他必須識字。投資是一門需要大量閱讀和分析的專門事業,文盲決不可能成為高手。我見過一些連讀寫有困難的「股神」,居然還有不少擁躉,這證明了他的擁躉是智障的。
2.        他必須認識市場。聽他的說話,聽他分析市場,有紋有路有見地者,才算合格。小學數學只須寫出答案,到了中學,就要寫出推理,如何獲得答案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懂得市場,除了看答案,還得看推理,因為投資不是贏,便是輸,在短期,一個傻瓜也有一半的贏錢機會。
3.        他必須投資有成就。我們不需要他叻到會飛,例如十萬元贏一千萬之類,但他一定要是長期贏錢的人。鑑於很多人亂吹自己的投資成績,你必須近身觀察,最好看到他的投資記錄。在牛市人人都會飛,但在熊市贏小錢的人,往往在牛市食白果(因為他太保守,才能在熊市贏錢),即是有人精於熊市投資,有人精於牛市投資。最完美是觀察一個牛熊循環,即是好幾年。
4.        他必須品格正直。你把真金白銀投資在他的身上,他不正直,你就慘了。這一點不用多解釋了吧。

6.5.3 操作方法

當挑選出一位理想的基金經理時,當然不應直接把錢交到他的手上,這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樣天真的事情,我見過不少內地同胞這樣做,香港人則比較現實,鐵鑄的交情也信不過,這可能是文化不同吧。

如果他只有你一個客戶,開一個股票戶口,由他負責買賣就可以了。反正他無法將你戶口的錢轉進他私人賬戶,錢永遠在你的掌握之中。其實是有的,例如他手頭有一些沽不出的垃圾股票,可轉進你的戶口來套現。

你的管理方法是由他下盤,但經紀仍然要覆盤給你,因此他縱使耍了手段,你也可馬上知道。更好的方法是只准他購買大市值的股票,如要購買小股票,得先同你商量。

如果是由多人合股,則開一間有限公司,當然要有幾個可信任的人去當董事,監察賬目。同樣地,他也只能買賣,不能動用戶口的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你要時時刻刻關心賬戶的一切以及投資記錄。不論你把多少雞蛋放進籃子,都一定要緊盯著它。

這一節所講的未免太過簡單,我寫出來之後,也覺字字豬肌,蠢得要命。不過不把豬肌顯示出來,又覺不夠完整。算了吧,終於還是決定照出,可見得像我這樣的聰明人,也不時會做蠢事。為了死雞撐飯蓋,我唯有說,做蠢事不打緊,以後聰明點,不再犯同樣的錯就可以了。So do買基金!

TOP

基金的收費包括了﹕

1.        入場費用,例如首次認購費、轉換費、買入差價等。
2.        持有時的費用,例如管理年費、績效費、分銷費等等。
3.        出場費用,贖回費、行政費、賣出差價等。

TOP

 19 12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